根据黑龙江省气象局预测,预计2025年春耕春播期总体平均降水量略多于常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0.5至1摄氏度,但仍需关注后春阶段性低温乃至倒春寒,以及降水不均的现象发生,西南部可能会有干旱发生,北部和东部局地偏涝。亚麻备春耕应抢前抓早、多措并举,切实保障今年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根据今春降水情况、土壤墒情、气象特点等情况,为保障今年我省亚麻增产增收,特提出如下备春耕生产指导建议:
一、整好地、保住墒
(1)整地时间:春整地要掌握春季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抓住返浆期前顶浆耙地。秋整地对亚麻种植最有利,作物收获后进行秋翻整地,经伏翻和秋翻的地块,在第二年春季土壤化冻10 cm左右进行耙、耢、压连续作业达到播种状态。
(2)整地方法:春季耙茬播种,必须采取耙、耪、压连续作业的整地方法,以防散墒和形成坷垃。可提墒,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导热性能等,有利于亚麻出苗和生长。
二、播种前准备
(1)种子准备:选用高纤、抗倒、抗病、丰产性好的品种。种子不仅进行精选,而且要进行药剂处理。主要防治亚麻枯萎病(甲基托布津或克枯星)和炭疽病(多菌灵或炭疽灵),混合发生采用炭疽灵+克枯星防治,用量为种子重的0.3%,进行药剂拌种,拌种后晾晒2小时。
(2)播种机具准备:目前亚麻播种工具多数为拖拉机牵引的通用型谷物播种机,播种之前应对播种机械进行检修,达到排种排肥均匀,行距一致。
三、适时播种
适宜的播种期是提高亚麻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最适宜的播种期为四月末到五月初。一般当平均气温稳定在6℃~7℃时就可以播种,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7~10天就可以出苗。此期间播种是将亚麻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与我省气候特点匹配的最佳组合。原茎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拖后而逐渐提高,但原茎质量、出麻率和种子产量却随着播期拖后而明显下降,且倒伏严重。
四、播种
密度对亚麻原茎产量以及纤维含量和质量均有很大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1000~1800株/平方米),亚麻的株高、茎粗和单株蒴果数都有规律地减少,然而工艺长度与总长度的比例以及出麻率反而随之提高。建议平方米有效播种粒数2000~2400粒。 播种量和播种方式:亚麻播种方式,主要是采用7.5厘米~15厘米行距条播,播种量根据种子千粒重、发芽率、清洁率以及每平方米播种粒数计算。 播种深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为3厘米左右,覆土过深(5厘米以上),幼苗生长势弱,以致出不来苗;覆土过浅,种子不能接触湿土,影响种子发芽。
五、播后镇压
播后根据土壤墒情适时适度镇压,把松软的种床压实,使种子和湿土紧密接触,减少土壤中大孔隙,使毛细管增多,既能防止土壤中水分扩散蒸发,又能使耕层底下的土壤水分沿着毛细管源源不断地上升,起到提墒湿土的作用,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和生长。
六、合理施肥
亚麻需肥特点:生育初期对氮素要求较高,中期对磷肥需要较多,初期和中期对钾肥需要较多。施肥比例要根据土质地力条件而异,土壤肥力较好地块可采用N:P:K为1:2:l的比例,土壤肥力低的地块可采用N:P:K为2:l:l的比例。施用化肥量,亩产原茎300公斤的需肥量,亩施复合肥12 公斤~15 公斤或用二胺7.5公斤加硫酸钾3公斤~5公斤。 施肥方法:播种前先播肥,深施 8厘米~10厘米;种肥同时播,要把种子和化肥分开播,不要同时放在一箱播,以防种肥分布不匀导致出苗不匀或出现烧种烧苗现象。
七、病虫草害防治
(1)除草:根据田间杂草情况合理采用化学除草。防除单子叶杂草可以选用拿扑净、高效盖草能或者烯草酮,防除双子叶杂草可以用二甲四氯和辛酰溴苯腈复配,按照药剂说明书合理使用。在亚麻株高10厘米~15厘米,田间杂草基本出齐后进行喷药。
(2)灭虫:在亚麻生长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虫害,如发现草地螟或黏虫危害,应及时喷洒菊酯类药剂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要在2-3龄前及时消灭掉,要做到治早、治小、治了。
八、适时收获
亚麻工艺成熟期收获,是保证原茎产量高、品质好、出麻率高的关键,所以,要掌握准亚麻工艺成熟期的特征,做到适期收获。亚麻工艺成熟期的主要特征:一是麻田有1/3的麻桃变成黄褐色;二是麻茎有1/3变黄色;三是麻茎下部叶子有1/3脱落。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收好亚麻。
目前亚麻收获都采用联合拔麻机,作业幅宽1.5米,每小时拔麻7.5~10.5亩,拔麻同时可梳落蒴果,也可以连同蒴果一起平铺田间晾晒,然后进行脱粒和雨露脱胶。为保证拔麻机的作业质量,提高效率,从种植技术方面要侧重抓好三点:一要彻底消灭麻田杂草;二要防止倒伏;三要集中连片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