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属鳞翅目麦蛾科,是一年可发生十几代的小型害虫,可为害19科40种作物,主要以幼虫为害番茄、马铃薯、辣椒、茄子等茄科作物,尤其嗜食番茄,发生严重时会导致番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是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入侵害虫之一。2017年番茄潜叶蛾传入我国,并快速蔓延,目前已在21个省份发生,严重威胁我国番茄生产安全和产业安全。2023年11月被增列为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黑龙江省2025年首次发生。
番茄潜叶蛾主要以幼虫在番茄全生育期进行为害,既可潜食叶肉,也可蛀食果实,还能为害顶芽及嫩梢嫩茎。幼虫潜入叶片组织中取食叶肉,初期形成细小潜道,不易被发现,隐蔽性极强,之后随着幼虫的生长,食量增加,潜道变宽变大,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斑,进而导致被害叶片皱缩、干枯。幼虫龄期比较大时,还可蛀食顶梢、腋芽、嫩茎以及幼果。蛀食顶梢时,常使番茄生长点枯死,形成不育植株,进而造成丛枝或叶片簇生。蛀食果实形成孔洞,导致果实畸形,或招致病菌寄生、引发果实腐烂;尤其喜欢在果萼与幼果相接处潜食,导致果实脱落。
防治建议:
番茄潜叶蛾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至关重要,幼虫孵化盛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而成虫监测是最关键的环节。性信息素诱捕法和灯光诱捕法(波长为 380 nm 的紫外光)是番茄潜叶蛾成虫监测的有效手段。用性诱捕器进行监测,每个棚或地块安置2台,放在棚内或地块两侧。
防治指标:单个诱捕器每周诱蛾量达到3头以上或能查到卵粒,或出现5%以上被害株或百株幼虫数量≥10头,应准备开展防治。
1.农业防控。选用清洁番茄苗,不从番茄潜叶蛾发生区购买和调运苗;清除茄科作物残株及杂草;覆膜堆闷;与非茄科作物合理轮作。
2.物理阻隔。在棚室入口、通风口安装60-80目防虫网和门帘,防止番茄潜叶蛾成虫潜入,并可兼防蓟马、蚜虫等其它害虫。
3.理化诱控。(1)性信息素诱杀。每亩设置3-5套,每套间隔12-15米,诱捕器底部距地面10-20厘米。每天检查诱蛾情况,及时更换粘虫板和诱芯。(2)交配干扰。棚室番茄苗定植前一周开始,田间设置迷向丝(迷向管)每亩60根,或设置1套性诱剂智能喷雾释放器;露地防治宜至少100亩连片使用,采取外密内疏设置,距地面10-50厘米,采用性诱剂智能喷雾释放器防治,可3-5亩设置1套。
4.药剂防治。防治适期:在田间监测成虫数量突然增加(较前一日增加3-5倍)的5-8天后,或初见幼虫潜道时。
(1)密闭熏棚。使用敌敌畏、异丙威烟剂于傍晚闭棚时,在设施内多点均匀布放,由内向外依次点燃,间隔7天后再次进行熏蒸处理。
(2)喷药防治。优先选择苏云金芽孢杆菌Bt-G033A、阿维菌素等生物药剂,化学药剂可用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氟苯双酰胺、四唑虫酰胺等。应注意轮换用药,严格按照药剂推荐剂量使用,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农药包装废弃物应统一回收,剩余农药残液禁止随意排放到田间、地头及水源地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