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玉米生长已经进入中后期,从田间调查看,全省玉米长势良好,总体好于常年。据气象部门预测,7月至8月初全省气温整体高于常年,平均降水量多于常年,降水量总体比较充足,有利于玉米授粉灌浆和生长发育。秋季9-10月气温略高,降水量略少于常年,初霜冻略晚,总体对秋收工作比较有利。为进一步保障玉米健康生长,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巩固当前玉米生产形势,玉米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水肥管理
根据植株长势情况和田间墒情加强田间管理,旱象发生时及时进行灌溉,满足生长所需水分;及时清除底部老叶、枯叶和杂草,增加通风透光条件;尚未追肥的地块,抓紧追施尿素20kg/亩,以增加穗期营养,提高粒重,促进玉米生长,田间作业时,要防止伤害叶片和根系。
二、及时防治病虫害
随时关注病虫害预测预报,玉米灌浆后期常见病虫害包括玉米叶斑病、灰斑病、玉米粘虫和玉米螟等。防治或缓解玉米大斑病和灰斑病等叶斑病的发生,可以使用50%的多菌灵或75%的代森锰锌800倍溶液喷施,防治玉米粘虫和玉米螟可以使用4.5%的氯氰菊酯2000倍溶液进行喷施,。
三、一喷多促增产技术
在玉米抽雄初期和籽粒灌浆期,采用无人机飞防作业模式,进行一次性喷施叶面肥、杀虫杀菌剂、生长调节剂等形成“营养+防护+调控”三位一体的混合药液,实现防病治虫、促壮苗稳长、促灾后恢复、促籽粒灌浆和单产提升的目的。
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气象灾害预警,对可能发生强风、冰雹、洪涝、早霜等自然灾害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和灾后补救措施,争取最大程度降低损失。风雹后植株一般均会发生倒伏,轻度倒伏(倾斜角度<45°)植株可自我调节,无需人为干预;中度及以上倒伏的植株需及时扶正培土,培土高度建议7-8cm并踩实,避免损伤茎基部;茎杆折断植株需清除出田,防止腐烂影响其他植株。早霜来临前,采取烟熏、喷雾等办法防御可能出现的霜冻,确保作物安全成熟。一般在凌晨2~3时,于上风口位置,放置枯枝、稻秆、杂草等点燃,进行烟熏人工防霜,改变局部环境温度,至第二天气温转暖后结束。洪涝灾害发生前提前开挖排水沟,垄沟、地沟清淤排堵,备好防灾救灾物质及设备,做好应急预案等,灾后采取架泵强排等措施第一时间排除田间积水。
五、扒皮晾晒提升品质
对生育延迟贪青晚熟的地块,在玉米蜡熟后期,进行站秆扒皮晾晒,促进玉米籽粒脱水,提高玉米成熟度和品质。
六、适时晚收增加粒重
我省一般在9月20日前后初霜,初霜往往较轻,玉米茎叶没有枯干,有时叶片还是绿的,初霜后往往有一段好天气,茎叶中营养物质还向籽粒中运输、增加粒重,因此,玉米提倡适时晚收,一般可在10月5日以后收获。
七、收获后安全贮藏
玉米收获后,遵循经济、安全、有效的原则,采取防霉、防鼠等保粮办法,确保玉米保管安全。对于穗收玉米可采用“搭楼子”“上栈子”“码趟子”“钢制仓”等方法自然通风降水。对于籽粒收获,除高水分玉米少量特殊加工利用需求外,对机械直接脱粒的高水分玉米籽粒要及时用烘干塔进行烘干,减少生霉焐粒发生,提高玉米品质。
黑龙江省玉米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
2025年7月3日